求学
嘉庆十二年,少年魏源离开了苦读多年的家塾,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来到了邵阳县城爱莲书院求学。
相传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即在此种莲,他的传世名篇《爱莲说》就在此完成。其中名句“莲,花之君子者也”,即为爱莲书院起名之滥觞。爱莲书院的读书生活给魏源留下绮丽的回忆,他在《答友人书院读书之邀》一诗中吟道:“池莲应入梦,门柳正扶春。”
“岁时,参加县考,”前三名魏源、何上咸、石昌化,联名如贯珠。而何最少,世称“三神童”。县试之后,补县学弟子员。参加府试,考取案首。此时的湖南学政是李宗瀚,乾隆五十八年进士。他是藏书家、金石家和书法家。这位博学多才的学政看中了年轻有为的魏源,对魏源爱护有加。三年县学使魏源知识面拓宽,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开馆授徒
嘉庆十五年(1810年),魏源回到故乡,开馆授徒。因为他课教得好,“名闻益广,学徒踵至”。“腹内孕乾坤”的魏源并不满足乡间塾师的平静生活,他于嘉庆十八年(拔贡是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。清代规定,到一定年限,由各省学政在生员中考试选拔优秀生员,保送入京,作为拔贡。每府学各名,县州学年)来到省城长沙,进著名学府岳麓书院学习,准备参加选拔贡生的考名。经过朝考合格,可以充当京官,知县或教职。
魏源在岳麓书院的时间不长,但在学习期间,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,如汤金钊,袁名曜,李克钿,何庆元等。这些名士对他一生的事业和成就都起过重大的作用。
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汤金钊。汤金钊在主持湖南拔贡期间,办事认真,正直无私,录士极严。他在视察岳麓书院时,对岳麓书院办学方针及教学方法进行充分调查,对其严格办学十分满意。
名师好友
在学生中,他尤其喜爱才具独特的魏源。魏源同汤金钊前辈有过较频繁的交往,从汤身上学到不少知识。汤金钊与湖南巡抚广厚主持湖南拔贡。这次共选拔人,魏源亦名列其间。
魏源到北京后,本应及时多天不露面。汤金钊去拜见选取他的老师。但是,不善钻营且只知苦读的魏源,却一头扎进古书堆中,感到奇怪,以为他病了,便亲自去拜访。汤金钊礼贤下士,爱才若渴,跃然纸上。从中也可见,此对忘年交情谊之笃。
袁名曜,湖南宁乡人。他是魏源就读岳麓书院时的山长。他治学严谨,办学认真,为文高远,谈锋甚健。据《宁乡县志》载:“其为文意格高浑,不落恒蹊,穿穴经史,自达其所见。”“足迹遍天下,尤留心舆图厄塞,河渠险隘,古今沿革。”这位山长对青年魏源有较大影响。
李克钿,字冠湖,湖南桂东人;何庆元,字积之,湖南桂阳人。是魏源在岳麓书院时的同窗好友,都是得益于湖湘学派而出类拔萃的人物。他们和魏源是同科拔贡,成为学术思想上的知交。
岳麓书院读书
岳麓书院的读书生活对魏源一生影响至大。在以后长期的幕僚生活和著述工作中,魏源同也是岳麓书院毕业的著名人物贺长龄、陶澍有了超乎常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。在岳麓书院读书之余,漫步爱晚亭,留连岳麓山,曾赋诗抒情:“日尽月野白,余晖在山顶。流水如有情,徊上襟领。野服欺松风,幽寻自人境。是时月未上,万象互光景。危云天际峰,斜霓天南影。天高人独立,溪急野逾静。冰鳞空水明,归翼凉烟引。咏归谢童冠,意行无远近。”
魏源自注作《晚步寻爱晚亭至岳麓寺》(《魏源集》),这首诗是魏源在岳麓书院读书时,游爱晚亭,览岳麓寺,有感而发。他一心攻读,积极储备,但读书时的心境是恬淡平静的。岳麓书院的短促的岁月给魏源的一生打上了深刻的印痕,使他终生难以忘怀。可以说,这就是魏源的岳麓书院情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