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郊落花天下奇,古人但赋伤春诗。
西郊车马一朝尽,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。
先生探春人不觉,先生送春人又嗤。
呼朋亦得三四子,出城失色神皆痴。
如钱塘潮夜澎湃,如昆阳战晨披靡;
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,齐向此地倾胭脂。
奇龙怪凤爱漂泊,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?
玉皇宫中空若洗,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。
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,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。
先生读书尽三藏,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。
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,瞑目观赏尤神驰。
西方净国未可到,下笔绮语何漓漓!
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,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。
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,他满怀为国家改良的梦想,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诗篇,除了散佚的之外,流传下来的有六百多首。《西郊落花歌》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、富于浪漫主义的诗篇。
这首诗写于1827年(清朝道光七年)的春天,当诗人怀着改革时弊的热望参加进士考试。这首诗是当时他与金应诚、汪潭、朱祖毂、龚自谷这几个人同游三官庙时写下的。诗前序:“出丰宜门一里,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。花时车马太盛,未尝过也。三月二十六日,大风;明日,风少定,则偕金礼部应城、汪孝廉潭、朱上舍祖毂、家弟自谷出城饮而有此作。”序里记载着写作这首诗的始末。
在龚自珍生活的时代,虽然清王朝还保持着表面的繁荣,但清王朝的衰朽本质和没落趋势日益显现。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,并寄以炽烈的渴望和极大的热情。诗就是这种情志的体现。诗人对落花的深情赞美,实质上体现着他对时代感受和改革渴望。那浪潮般壮阔、激战般炽烈、神话般迷人的落花奇景,正是诗人心目中社会变革的象征;诗中对佛国仙境的追求,正是诗人在这种黑暗现实的压抑下,向往光明美好事物的曲折反映。